原本押注在中国市场需求的美国汉麻纤维生产商将会很快发现,由于特朗普总统针对与中国贸易战征收的报复性关税,他们的计划可能很快就会被打乱。
一份即将发布的报告指出,尽管美国种植的韧皮纤维可能在短期内有助于填补中国汉麻产业的供应缺口,但中国的长期种植战略表明,机会之窗最终终将关闭。
“关税是美国汉麻纤维生产商应该关注的一个显而易见且迫在眉睫的贸易风险,即便如此,如果中国市场是你的发展战略,那你需要重新审视你的计划。”Canna市场集团的约瑟夫·卡林格(Joseph Carringer)指出。卡林格也是即将于5月发布的《北美汉麻纤维加工报告》的合著者。
针锋相对
近年来,在贸易冲突期间,北京方面也利用关税对美国农产品出口进行报复,目标是原材料或半加工产品。即使工业大麻尚未被单独列出,但中国也几乎可以将其纳入未来几轮的关税政策,尤其是在美国工业大麻出口规模开始扩大的情况下。
这份新报告的研究表明,一些美国工业大麻纤维加工商已经在向中国买家销售或积极寻求销售美国工业大麻纤维。
虽然出口量仍然有限,但这种利益的变化反映了太平洋两岸的现状。在北美,大型汉麻纤维加工商屈指可数,他们正在努力为其产品寻找到市场。与此同时,受气候波动、全球供应链中断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的影响,中国实施了优先保护种植水稻、小麦、大豆和玉米等主粮作物的农田,而工业大麻正日益受到这些政策的挤压。
土地使用限制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已将粮食安全置于国家安全之上,根据最新的五年计划显示,中国对土地使用和水资源实施了更严格的管控。虽然,黑龙江和云南等省份长期以来都是传统汉麻种植区,但在扩大汉麻纤维生产方面却面临着越来越严格的监管壁垒。
短期来看,从理论上讲这种动态可能对美国汉麻纤维生产商来说意味着机遇,尤其是如果他们能够以商业规模提供高质量的纤维。但历史表明,中国对远距离运输的纤维的依赖最多也只是暂时的。
“中国对此有自己的策略,”卡林格说。“在短期内他们会进口所需,但长期战略始终是依靠自给自足。”
中国规划部门长期以来一直在基因改良、自动化和区域扩张方面进行投资,以提高国内汉麻纤维的产量。虽然规划部门可能会暂时限制汉麻产量,但中国现有的基础设施仍然非常完备,足以让加工能力迅速恢复。
此外,中国也可以从印度或巴基斯坦这些成本较低的邻近产地采购原材料,从而进一步减少对美国供应商的依赖。
令人感到不安
此外,还有环境方面的考虑。将低价值、体积庞大的原料纤维运送到世界各地,会破坏汉麻通常所宣称的可持续性或碳减排效果。对于那些依靠碳信用、再生农业和本地供应链建立业务的美国生产商来说,追逐中国市场可能会引发一些令人不安的问题。
卡林格强调:“采取中国市场策略或许能帮助美国加工商扩大生产规模,并为扩大本国内需求争取时间。但这并非是建立长期业务的基础。”
据美国农业部农产品加工监测站的《全国每周汉麻报告》,该报告涵盖了每周和年度迄今为止进入美国的所有汉麻商品的总进口量和总价值等信息。
从汉麻纤维种类来看,2024年美国进口了83,187公斤纱线,主要来源只有两个:罗马尼亚(54,078公斤)和中国(28,041公斤)。此外,美国还进口了240,708平方米的汉麻布料,其中中国就占了217,170平方米。
另据行业市场数据机构发布的《2024-2032年工业大麻市场预测报告》,预计全球工业大麻市场规模到2032年将达到253.3亿美元,2024年至2032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7.29%。
随着消费者对天然和有机产品的认知度和需求不断提升,工业大麻在保健食品、化妆品和营养保健品中的应用也得到了推动。此外,由于CBD产品的治疗功效,人们对其日益增长的接受和认可也为健康保健行业创造了新的机遇。工业大麻的适应性和持续创新使其成为一个利润丰厚的市场,并在许多行业中拥有良好的发展空间。